欢迎您访问游艇会(YTH)206号·官方客服官方网站!
服务热线:020-123456789
  • 产品
  • 文章

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2024最新版登录

【天眼查】文化周末:漫谈乐钟

来源:游艇会(YTH)206号·官方客服  更新时间:2024-10-26 06:33:21


  【谈文绎史】  

  作者:孙冠宇(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)

  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钟,文化乐钟也。周末”不要小看这个“乐”字,漫谈据记载,乐钟四大文明古国都有铸钟的文化实践,但只有中国古人把钟做成了乐器。周末天眼查

  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漫谈地位。孟子形容孔子是乐钟“金声玉振”之人,所谓“金声”,文化就是周末五音之首的钟声。《红楼梦》里说贾府是漫谈“钟鸣鼎食”之家。《诗经》里的乐钟古代贵族追求女子,要“钟鼓乐之”。文化李白在诗里写贵族的周末生活,也是漫谈用“钟鼓馔玉”来代表。

  在佛教传入后,钟有时也指梵钟,是寺院中的重要法器。

  《西游记》里车迟国斗法的故事中,提到一种叫“一口钟”的衣服,实际上指的是像钟一样上小下大的斗篷类衣服。在拍摄电视剧《西游记》时,贴吧剧组误把“一口钟”当作真的铜钟,被学者钱钟书撰文指出,后来剧组又重新补拍了这一段。

  古代的乐钟往往专指“编钟”,形状扁圆而中空,多用青铜制造。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制钟架上,编成一组或几组,且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,便构成了编钟。编钟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达到鼎盛。汉以后,编钟虽然渐趋没落,但作为雅乐的代表,其地位在宫廷和贵族生活中无可替代。

  在形制上,编钟有两种——甬钟和钮钟,最上面的平面(舞部)立有“甬柱”的为甬钟,立有“悬钮”的则是钮钟。在我国已发现的甬钟中,具有代表性的必应是晋侯苏钟,铸造于西周,形制精确,音律精准。钮钟西周晚期较多,三门峡出土的虢仲钮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钮钟。

  在《孟子》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钮钟的故事。孟子和他的学生高子可能亲眼看到过一个夏禹时的钮钟。高子看到悬钮像虫蛀过一样快断了,认为这是因为此钟声音好、用得多。

  在用途上,乐钟在先秦时期广泛用于祭祀、征战等场景,可以独奏、合奏,也可为歌舞伴奏。乐钟最重要的用途自然是宗庙祭祀、宗族宴享,《诗经》说“礼仪既备,钟鼓既戒”,就是贵族在重要礼仪中要击钟鼓之乐。地位较高的贵族在生活中或娱乐或炫耀,往往也爱击钟。《左传》记宋左师向巢“每食,击钟。闻钟声,公曰‘夫子将食’,既食,又奏”。钟还是军中乐器。《左传》记载“凡师,有钟鼓曰伐,无曰侵”,钟鼓齐鸣,这样的出兵才能称“伐”。

  最具代表性的乐钟无疑是“青铜之冠”的曾侯乙编钟,它展现了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。

 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“礼乐重器”,1978年出土于今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,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、保存最好、音律最全、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,共65件,分3层8组悬挂于彩漆钟架之上,钟体总重达2.5吨。整套编钟低音浑厚、中音圆润、高音清脆,音域宽广跨5个半八度,仅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,而且中心音域内12个半音齐备,一钟双音,七声音阶,可以旋宫转调,演奏各种音乐。1978年8月1日,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演奏了《东方红》《国际歌》和古曲《楚殇》、民族歌曲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》等各种乐曲,乐音悠扬回荡。

  曾侯乙编钟也是先秦时期的“科技重器”,展现了精良的制作工艺和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。其使用了锡焊、铜焊、铸镶、错金、磨砺等制作技艺,钟及钟架铜构件是铜、锡、铅合金,合金比例因用途而异。制作这样一套编钟,既要符合严格的冶金工程技术标准,还要在音乐上顾及每一编钟在整体演奏中的效果。古代匠人以高超的技术,让编钟整体结构设计、个体编钟与载体连接、个体编钟强度与刚度等都恰到好处。他们将礼器的造型和音响要求结合起来,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总体。

  “高科技”为编钟的制造提供了技术保证。冶金铸造是制作编钟的主要技术,古代工师采用泥范造型、合箱浇注的铸造工艺。以甬钟铸造工艺流程泥范的烘烤、熔铜浇注、清理为例,编钟泥范进窑烘烤后,在空气中冷却。青铜合金的配比,按编钟材质的要求准备,熔炼、浇注,待铸件凝固后进行清理。

  编钟的合金材料及其成分是影响编钟发音的重要因素之一。《周礼·考工记》说:“金有六齐:六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钟鼎之齐。”经测定,曾侯乙编钟含锡量12.49%~14.46%,含铅量1%~3%,余为铜及少量杂质,合金成分与其声学特性有着科学合理的关系,编钟含铅既能阻止钟声传递,又不至于影响编钟音色。由此可见,古代编钟的设计者对乐钟铸造技术中最核心的部分,即金属材料及其成分配方,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。

  “一钟双音”是曾侯乙编钟的神奇之处。古代设计者采用“复合陶范”铸造技术、铅锡为模料的熔模法,加上钟壁厚度的合理设计、鼓部钟腔内的音脊设置和炉火纯青的热处理技术,并在编钟的结构设计上采取了“合瓦形”,使铸件产生双音区,构成“共振腔”。合瓦形钟体存在两组振动方式,具有敲击时衰减快的效应。

  在编钟铸造后,还有技术含量极高的调音工序,即用磨石等工具在钟的鼓部和侧鼓部的内壁进行锉磨、调音。如果锉磨过多,音准就会偏低,编钟就会废掉。古代钟匠以极高超的调音技术和辨音能力,确保了曾侯乙编钟的音准。

  先秦时期的一系列“高科技”锻造出了完美的曾侯乙编钟。今天,现代科技则让古老的编钟“活”了起来。

  为了让编钟复原正音,现代音乐工作者通过相关文献进行了再创造。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已研制成功,并用于展示、演奏。击槌材料在木质的基础上,增加了塑料、尼龙及合成材料,击槌形成了“仿古”和“异形”两种形状。此前编钟演奏仅有单击、双击两种,如今引申出滚奏、摇奏、划奏、扫奏、复奏、弹奏、闷击、止音等新技法。同时,数字科技让更多人有机会一奏金声,在湖北省博物馆综合馆大厅体验区,曾侯乙编钟全息投影,观众佩戴VR眼镜、手持VR手柄,动动手即可“敲响”编钟。

  巧的是,始于21世纪之初的中国音乐界国家级综合大奖,也以“金钟”为名。“以礼为行,以乐为和”,悠悠钟声,正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千年回响。

  《日报》(2024年10月25日 16版)

 


相关文章